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书法杂谈 - 正文

颠张醉素 草书界的两座高峰

分类:书法杂谈 时间:2024-03-02阅读数:55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在唐代,有两个人被并称为“颠张醉素”,他们就是书法家张旭和怀素,二人在唐代的书法界形成了双峰并峙的局面。如果给草书大家组个“CP”,那么“颠张醉素”不仅榜上有名,而且还是超级“CP”。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颠张”说的是狂草书法家张旭,“醉素”则是草书大家怀素。二人为什么得了这样的绰号呢?

      先看“颠张”,颠的意思是①疯狂,发疯,发狂。通“癫”。②颠狂(木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颠劣(颠狂顽劣)。

      史料记载,张旭嗜酒如命,醉后大喊大叫、疯癫狂走,还用头发蘸墨汁来写字.......这岂不是疯癫行为?

      “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唐代李颀《赠张旭》

      “醉素”的字面意思就很明显了,怀素同样也是嗜酒如命,无酒不欢,喝酒之意在于书写,每当饮酒兴起,不管墙壁、衣被、器物,任意挥毫。

      古人描写怀素“兴来走笔如旋风,醉后耳热心更凶”。——苏涣《赠零陵僧》

      “颠张”张旭的前世今生

      张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 吴道子、颜真卿等都是张旭粉丝。

      张旭入仕,初为常熟县尉;先后任左率府长史、金吾长史,因而被世人称为“张长史”;其最初是继承“二王”的传统,并学习张芝的草书。在继承前人书法成就的同时,加以创新,从而使自身的狂草书法在唐朝达到了高峰

      乘醉草书、以发代笔

      张旭精通草书笔法,后传给了崔邈、颜真卿。张旭说:“始闻公主与挑夫争相走路而悟得草书笔法之意。后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草书笔法之神韵。”每逢饮酒,张旭喝醉时就草书,挥笔大喊大叫。将头浸入墨汁中用头书写,世人见状,以为其酒后癫狂,“张颠”之名便由此传开。酒醒后,张旭看见自己用头写的字,认为它神异而不可重新得到。

      状纸求字,判状得教

      有一年,张旭在苏州担任常熟尉。上任后十多天,有一个老人递上状纸来告状,说家里丢了牛,张旭在状纸上就赶紧批示处理。可过了几天,这位老人又来了,说家里丢了只鸡。张旭生气的训斥老人说:“你竟敢用闲事来消遣本官,岂有此理?”老人说:“对不起大人,我实际上不是到你这里告状的,我是看到你批示状纸的字笔迹奇妙,就想收藏起来。”张旭听后感到惊异,问老人你也懂书法?老人回答说:“俺爹学过书法,还有书论和遗墨留世。”张旭让他取来,确实是精妙绝伦,并从中悟到笔法的妙处,堪称一时之冠。

      择优为邻,致简获富

      张旭的书法名扬天下后,有一个穷困书生便想方设法搬来找张旭作邻居,还有事无事写信给张旭,等得了张旭的回信,就拿到集市上卖,然后竟然财务自由了,比中彩票都简单。因为在当时,人们只要得到张旭只字片语的墨迹,都视若珍宝,传世珍藏。

      张旭的书法作品及风格

      张旭传世的书法真迹比较少,北宋米芾《宝章待访录》著录张旭的《前发帖》、《汝官帖》、《昨日帖》、《承须帖》、《清鉴等帖》和“千文帖”(《断千字文》,残缺旧拓本)。

      《宣和书谱》称北宋末年内府藏有张旭的草书二十四帖:《奇怪书》、《醉墨书》、《孔君帖》、《皇甫帖》、《大弟帖》、《诸舍帖》、《久不得书帖》、《德信帖》、《定行帖》、《自觉帖》、《平安帖》、《承告帖》、“洛阳帖”(《残秋入洛阳帖》)、《永嘉帖》、《清鉴等帖》、《缣素帖》、《华阳帖》、《大草帖》、《春草帖》、《秋深帖》、“王粲评诗”、《长安帖》、《酒船帖》和“千文”(《断千字文》)。

      代表作:《古诗四帖》,草书,写在五色笺上,共40行,长28.8厘米,宽192.3厘米,前两首诗是庾信的《步虚词》,后两首为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为张旭所书真迹,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张旭崇尚师法自然的思想,强调从自然和生活中寻找灵感和启发。

      据史记载,张旭从“争道”中丰富了布白构体的构思,从“闻鼓吹”中得到了笔法快慢、轻重、粗细的启示,从“剑器舞”中找到了紧凑有力、节奏合理、飘忽多变的狂草书法神韵,使书法有了质的变化。

      据史记载,张旭书法风格最突出的特点是“狂逸”。

      首先,张旭的狂逸表现在书写状态上。张旭接受道家思想和王羲之等魏晋时士大夫相同,都追求放浪不羁的生活状态,嗜酒如命的特点使得张旭在生活状态上与王羲之又不谋而合,张旭的生活状态与王羲之坦腹东床、服食五石散的状态也十分相似。

      其次,张旭的这种狂逸体现在书法作品的表现力上。唐代诗僧皎然在《张伯英草书歌》中称张旭的书法“阆风游云千万朵,惊龙蹴踏飞欲堕。更睹邓林花落朝,狂风乱搅何飘飘”,不仅透出张旭草书狂逸的气息,还暗示张旭集张芝、钟繇、“二王”的势态特征于一身。

      最后,虽然张旭的狂草作品恢弘大气,狂逸肆意,但作品中的点画线条都有法度,张旭书法风格除了这些还具有不逾规矩的特点。从他的书作来看,很大程度的表现出对中锋古法的纯熟运用。

      据《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记载 ,张旭对藏锋古法的领悟得益于褚遂良,褚遂良的书法笔笔藏锋,线条显得浑厚古拙,中锋用笔特征非常明显。张旭受褚遂良启发而成为盛唐时期把中锋笔法纯熟运用到能随性赋形和畅意表现的第一人。

      “醉素“的前世今生

      怀素(737-799年),俗姓钱,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被书家称为“草圣”。

      自幼出家为僧,善书法,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

      怀素是继张旭之后,在中国草书史上承前启后的名家,更是千年书法史上叱咤风云的领军人物。

      无钱买纸,怀素练蕉

      怀素家里的条件可比不上张旭,但这没有打击到勤学苦练的他。因为买不起纸,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不是现代的漆料,古代一种树流出的汁液)写字。后来,怀素觉得漆板不易着墨,不好用。就在寺院附近种植了上万株的芭蕉树。树长大后,他摘下叶子,铺在桌上挥毫。由于怀素不分昼夜的练字,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干脆就用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不管风吹日晒、冬冷夏热,始终坚持不懈地练字。

      一日九醉,以狂继颠

      怀素与张旭,都属于不拘小节,坦诚率真的性格。二人尤其嗜好饮酒。据说怀素曾一日九醉,时人常称之为”醉僧“。出家之人,却不受佛门清规戒律,实是豪爽至极。他曾在寺院十多间长的粉色长廊里,每因酒后发泄胸中之气后,便提笔急书于粉墙之上,其势如惊蛇走虺,骤雨狂风;满壁纵横,又恰似千军万马驰骋沙场。为此,当时又称怀素为“狂”。说怀素之与张旭,是“以狂继颠”。

      醉里挑灯,看剑悟道

      公孙大娘是唐玄宗开元年间有名的舞剑家,她的弟子也擅长舞剑。怀素喝完酒就得去看公孙舞剑,看后大受启发。由此他的狂草在字形分布、笔势往覆中增强了高昂回翔之态;在结体上也加强了轻重曲折、顺逆顿挫的节奏感。慢慢的,怀素书名开始名满天下。

      勤学苦练,笔冢墨池

      怀素对王羲之、王献之及同时代张旭的行、草书专心学习和临摹,从未间断,天长日久,自成一体。因长期精研苦练,秃笔成堆,埋于山下,人称“笔冢”,就是笔的坟墓。而“笔冢”傍有一小池塘,常洗砚水变黑,名为“墨池”。工夫之深可见一斑。

      怀素的书法作品及风格

      怀素的草书作品传世的也不多。主要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大草千文》《小草千字文》纸本、《四十二章经》《藏真帖》《律公贴》《七帖》《北亭草笔》等。

      《自叙帖》纸本,长28.3厘米,宽755厘米;126行,共698字。原迹在台湾故宫博物院。《自叙帖》是怀素草书的代表作。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一气贯之。

      怀素《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又名为《千金帖》纸本。经帖装旧裱。每页长26.8厘米,宽13.5厘米;共9页42行,现存530字,帖中有数枚藏印,是极其珍贵的小草法帖。被誉为“天下第一小草”。此帖字字独立少有连绵,笔画充满弹性和质感,笔锋万变法度严谨;通篇紧凑呼应一气呵成,是怀素晚年最具代表性的得意作品。

      怀素的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同旋风骤雨,千变万化,又法度具备。

      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评价:“怀素的草书奔逸中有清秀之神,狂放中有淳穆之气”。北宋黄庭坚称道:“怀素草书,暮年乃不减长史,盖张妙于肥,藏真妙于瘦,此两人者,一代草书之冠冕也。”米芾赞曰:“怀素草工瘦。”

      怀素晚年所书草书又从骤雨旋风转到古雅平淡,字与字不相连属,笔道更加苍劲浑朴。

      宋代书法家薛绍彭云:“怀素唐朝草圣超群,所谓笔力精妙,飘逸自然,非学之能至也。”南宋曹勋称道:“藏真书法,末视公卿,草圣欲来,以酒为兵,意并逐鹿,雄杰可矜。旭颠素狂,弄翰之英。

      真是好一个”旭颠素狂,弄翰之英“,谨以此纪念书法史上的”疯子“”醉鬼“——“颠张醉素”,两座高峰,超强组合!

2024-03-02 19:42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5分钟快速了解中国书法发展简史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