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书法杂谈 - 正文

古人书论用墨大全 浓墨饱满有神采淡墨清淡有韵味

分类:书法杂谈 时间:2024-03-02阅读数:104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今天我们分享书法中的用墨!我们知道书法艺术形式就是通过墨色轻重、笔画粗细、转折、顿挫等来表达的。常见的墨法一般有浓墨、淡墨、涨墨、宿墨等,笔墨交织,又形成了渴笔、枯笔等笔法。浓墨饱满有神采;淡墨清淡有韵味;涨墨外溢,宿墨分离,都各有墨趣。渴笔是浓墨缺水,苍而润泽;枯笔是淡墨缺水,苍而沉着。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古人书论中对用墨有着大量的描述,看后真是受益匪浅,不仅感叹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一

      墨淡则伤神彩,绝浓必滞锋毫。

      二

      带燥方润,将浓遂枯。

      三

      凡作楷,墨欲亁,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不知也。

      四

      水太渍则肉散,太燥则肉枯。干研墨则湿点笔,湿研墨则干点笔。墨太浓则肉滞,太淡则肉薄。粗即多累,积则不匀。

      五

      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墨者字之血脉也。最要调停得所,研须频涤,水须新注,墨要清烟,磨要优柔不迫。……弗令太浓,浓则滞笔;亦弗太淡,淡则无精彩。

      六

      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秾肥,肥则大恶道矣。

      七

      是以作书,墨须有馀,故古人晨起作墨。及用墨时,墨稍过,字便丑,有馀墨而不用,乃得佳书。余尝有言:磨墨须奢,用墨须俭;渍笔须深,用笔须浅。

      墨傅其笔,笔傅其字,字乃成形;墨浮于笔,笔浮于字,字乃神妙。墨不傅笔,笔不傅字,不成形矣!傅则支,浮则赡,不傅窘矣。虽然,赡不尽其材也,尽其材,病过于窘,书法谓之墨猪。余又谓之书道涂炭。

      凡强纸用墨,使墨有馀;浓墨用笔,使笔勿竭;饮墨如贪,吐墨如吝;不贪则不赡,不吝则不清。不赡可,不清未可,俗最忌也。

      弱毫重墨轻用得佳书,轻墨重用其书恶,轻墨轻用其书纤,重墨重用其书俗。强笔轻墨轻用则不腴,重墨轻用则不润,轻墨重用则犷而离,重墨重用则粗而俗,四者无一可者也。是以古人必须弱毫。

      八

      墨须浓,笔须健。以健笔用浓墨,斯作字有力,而气韵浮动。

      九

      书小字,用笔着墨止宜三分,不可深浸,浸深则毫弱无力。

      十

      矾纸书小字墨宜浓,浓则彩生。生纸书大字墨稍淡,淡则笔利。

      十一

      墨法古今之异,北宋浓墨实用;南宋浓墨活用;元人墨薄于宋,在浓淡间;香光始开澹墨一派;本朝名家又有用干墨者。大略如是。与画法有相通处。自宋以前,画家取笔法于书;元世以来,书家取墨法于画。近人好谈美术,此亦美术观念之融通也。(《菌阁琐谈》)


      十二

      古人书画,墨色灵活,浓不凝滞,淡不浮薄,亦自有术。其法先以笔蘸浓墨,墨倘过丰,宜于砚台略微揩拭,然后将笔略蘸清水,则作书作画,墨色自然滋润灵活。纵有水墨旁沁,终见行笔之迹,与世称肥钝墨猪有别。

      十三

      书画之道,不外笔法、墨法、章法三者。用墨之法全视笔中而出,一笔之中有数色之墨,一点墨之中有干湿互用之笔,此谓有笔有墨。

      十四

      古人用墨选取既佳,用时,研毕盛之以盏,以笔中蘸令饱,提而出之,其意在使千毫齐挺而不挠,亦使墨饱而字之精采完满也。此真万世不易之良法矣。近代翁叔平亦用此法,其余则皆盛之以砚,以毫舔写,可谓懒极。

2024-03-02 20:48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5分钟快速了解中国书法发展简史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