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文房四宝 - 正文

分类:文房四宝 时间:2022-05-24阅读数:791
热烈祝贺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线下研修顺利结束

          墨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文献记载,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木工所用)、墨龟(占卜)也均曾用墨。经过这段漫长的历程,至汉代,终于开始出现了人工墨品。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据东汉应劭《汉官仪》记载:"尚书令、仆、丞、郎,月赐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愉麋在今陕西省千阳县,靠近终南山,其山右松甚多,用来烧制成墨的烟料,极为有名。从制成烟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还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多道工序,并有一个模压成形的过程。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项重要的工序,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造过程。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长方、圆、椭圆、不规则形等。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块组成,圆形或偶像形墨模则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内置墨剂,合紧锤砸成品。款识大多刻于侧面,以便于重复使用墨模时,容易更换。墨的外表形式多样,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边墨。

      墨的历史

         墨与笔,砚的发明几乎同时发端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
第一,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利用黑色作为美术装饰了。从国内先后发现的几百处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址来看,这一时期已出现了陶器,并有红灰黑彩之分,其中黑陶和彩陶更为优美。
第二:从殷墟发掘的甲骨中,有墨书甲骨一类,一般都写在正面的。可见,殷代已掌握了用墨书于甲骨,还用墨与朱砂涂甲骨上所刻文字,以示清晰。
第三,最早有墨的记载的古文献是<尚书>和<仪礼>,前者记载了墨刑,后者记录了黑绳。后汉李尤《墨面铭》说:“书契既造,墨面乃陈。”可见墨的出现是很早的。

      --------------------------------------------------------------------------------

        墨可分为天然墨和人工墨两类。天然墨指的是天然的石墨和经蒸煮后鼎,鬲腹下的墨胭脂即炭黑。据《述古书法纂》记载:“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也就是说人工墨的历史起始于周宣王。邢夷制墨也就是人工墨的开始,人工墨的出现,从它的质量、使用价值,以及审美观等等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天然墨,而天然墨被渐渐淘汰。人工墨的形成的各种形式,直至用墨模制成各种形状,其间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古代制墨所采用的主要原料有松烟、漆烟和桐烟。最先使用的是松烟,其次是漆烟和桐烟。墨的烟料须经过燃烧,才能制成,烟料是半成品,再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工序制成墨锭,才是成品。  

      --------------------------------------------------------------------------------

        秦汉时期墨的主要原料是松烟,也有以漆烟和松烟和而成的。
  东汉时由于纸的发明,笔的改进,书画的需求促使墨也有了较在的改进。
  晋时制墨的工艺又有了新的提高,发明了用胶配制。隋唐五代时期制墨更加受到重视,政府设官办厂,产地由前代的扶风,扩展到易水和潞州,这些地方不但产松,而且所产之松皆很名贵,为制造上等墨创造了条件。
  唐末由于安史之乱,大量北方墨工纷纷南迁。导致制墨中心南移,此后徽墨雄踞天下。
  宋元时期制墨主要是徽墨天下,墨中添入药物的药墨开始出现,此时人们不但用墨也开始藏墨,因此墨干进一步向工艺品方向发展。
  明代制墨工艺又有了发展,前代秘方桐烟和漆烟制墨方法被广泛采用,墨色黑润,气味清香。明代和清代前期是徽墨的盛世。墨的图案的绘刻和漆匣的装潢制作,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明清两代“集锦墨”的制成,正是中国绘画、书法、雕刻、漆器、纺织、螺钿、裱糊等艺术高度发达的集中表现。此时制墨名家的墨版直接取材于书画作品、诗文题咏。尤其是微形书画雕刻作艺术品,价值极高。

      墨的种类

         墨色浓淡之变化,可表现书法之韵味,如此书法之美遂多彩多姿。墨如绘画之颜色,作用很大,种类有石墨与松烟之别,分述于下:

        石墨

        石墨乃自然之物,是一种「悉如墨」之山石。上古无松烟墨,要写书法唯有使用石墨,以石墨做书之证亦有不少。但石墨做书自魏晋以后无闻,石墨之用于做书,乃在魏晋之前,后则为松烟所取代,书法遂转入另一新境。

        但今天既已无存,在这里就不讨论了。

        松烟墨

        松烟至魏晋之后取代石墨之地位。松烟起源甚早,至汉代已有名贵松烟。历代制墨名家中,享名最盛者为南唐李廷珪,相传其质地之坚硬,不亚于石墨,且「其墨能削木,误坠沟中,数月不坏」。后世之制墨名家尚有北宋潘谷、元吴国良、明程君房、方于鲁,及清以来曹素功、胡开文等,皆堪称巨擘。
按照制墨的原料划分,可分为松烟墨、桐烟墨、漆烟墨等。

      
按照制墨对象不同则可划分为
 一、普通墨:一般人用来书写的墨,形式简朴,墨品名称与墨家字号直接用金蓝色书写。
 二、贡墨:古代封疆大吏请墨家制造进呈皇帝或按旧制征贡的墨,都署有进呈者的名款,有的也署墨家的名款。大多为墨中珍品。
 三、御墨:皇帝用墨。唐以后设墨务官,专制御墨。清代御用墨分两类:,内务府墨作所制和徽州墨家所制;前者外流很少,但价值不高。
 四、自制墨: 按照制墨者意愿制造的墨。始自东魏韦诞。《歙县志》将明清自制墨分为“文人自怡”型和“精鉴好事”型两类,都属上品。
 五、珍玩墨:不为使用而为欣赏珍玩制作的墨,形状大多小巧玲珑,大小盈寸,烟料,作工都属上乘,艺术性极高。是墨中珍品。
 六、礼品墨:作为礼物馈赠的墨。有寿礼墨、婚礼墨、和赠送学生墨三种。多注重外表形式,一般装潢精美,但烟料稍差。
 七、药墨:当作药物治病的墨,一般是松烟墨,有些署墨家名款,有些直接署药店名款。

      墨的鉴赏

          墨,文房四宝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商代或更早,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天然石墨及矿物颜料在甲骨文上书写文字。秦代有了人工制造的烟墨。东汉时发明了墨模,使墨的样式趋于规整。三国时魏国的墨非常精致,被誉为"仲将法墨"、"百年如石、一点如漆"。

        唐代,我国的制墨业空前兴盛。当时制墨的技法、造型、题识、墨模雕刻都颇讲究,著名墨工不断出现,如祖敏、奚超、奚超珪(超之子)等。奚氏父子创造了捣松和胶等技术,大大提高了墨的质量;他们制的墨"坚如玉,纹如犀"、"丰肌腻理,光泽如漆"。

        汉唐多为松烟墨,宋时发明了油烟墨。著名墨工张遇、梁杲、叶茂实等制的墨"清墨不凝滞"。元代墨模雕刻风格浑朴雄健。

        明代,我国制墨业更加发达,代表人物有罗小华、汪中山、程君房、方于鲁等,他们争奇斗胜、名墨纷呈。这时期油烟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罗小光发扬光大桐油烟墨法,色黑有光,藏之越久越黑。汪中山创造了集锦墨,艺术性极强。方于鲁善用名贵药料配和油烟制墨,清雅芬芳,久不变质。程君房创造"漆烟"制墨法,所制的墨更为精美,色泽夺目,有"坚而有光,黝而能润,添笔不胶,入纸不晕"之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文物部门在考古发掘中,先后出土了多件古墨珍品,今国际文物界和收藏界震惊。如1958年,在山西大同元代冯道真墓出土的"中书墨",墨呈牛舌形,长24厘米,宽5.5厘米,厚0.7厘米;一面阳文篆书"中书省"三字,一面隐起一龙,在奔腾中做回首戏珠状;虽埋于地下700余年,仍色泽沉穆,绮丽可爱;字体和饰纹十分清晰,洵称绝品。传世作品中也不乏佳作,如故宫博物馆收藏的明代程君房"归马放牛图墨"等。

        经过数千的持续发展,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刻,历代文人的使用和品赏,墨已成为一种具有超自然力的富有博大文化内涵的文品。

        当今,名墨的收藏更是成为一项高雅的艺术投资行为,一些名墨以其特有的风格和艺术魅力受到国内乃至国际收藏者的青睐。甚至,成为一些国家博物馆和社会名流竞相收藏的珍宝。

      墨的选择方法

          质细:

        选墨首重质地细致,则所谓制煤时所得煤灰粗细得中,无白灰夹杂其间,胶亦可均匀,两者完全融合,故质地精纯,上砚自然无声。这点只须磨了自然知晓,用看的并不能完全明白。

        胶轻:

        指含胶不宜过重,过重则黏性多而滞笔,过轻又质地而无光彩。「凡煤一斤,古法用胶二斤。」此即为煤、胶的「黄金比」,所谓「对胶」。胶过轻或太重皆不好,但选择之法,须待书写后才能知道,如果墨虽浓而不黏稠,又容易施 笔,就是好的了。也有另一种以轻重判别的方法,胶多则轻,胶含量适中的话就没有畸轻畸重的感觉。

        质坚:

        指墨之质地坚硬,浸水不易化,李延珪墨的「能削木」就是如此。如果在制墨的胶与煤比例论当,擣的次数也足以使之充分融合到不可分离的程度,质地自然细而坚硬了。

        墨色黑而亮:

        墨的黑是因为煤,过多就会黑而无光;亮则因为胶,过多则光而不黑,制墨之难,难于煤与胶之调配,所谓「对胶法」,两者名半,则乌黑有光泽,就像用了海伦仙度丝一样...至于黑不黑亮不亮,就像看人头发发质好不好一样,用眼睛看啦~

        墨味香而轻:

        墨以有恶臭的煤,易腐的动物胶为主要原料,所以需要加点香料,如龙麝等,一来可以散发宜人清香,二来可以防腐,但是含量也需适中,太多会降低煤与胶之成份,太少又不能达到功效,皆非善类也。

      墨的使用方法

      
  以清水逐渐加入:

        研墨需加清水,若水中混有杂质,则磨出来的墨就不纯了。至于加水,最先不宜过多,以免将墨浸软,或墨汁四溅,以逐渐加入为宜。

        墨正:

        柳公权有所谓的「笔正」,磨墨也是如此,心正墨亦正,墨若不正偏斜,既不雅观,磨出的墨也不均匀。

        力匀而急缓适中:

        磨墨时用力过轻过重,太急太缓,墨汁皆必粗而不匀。用力过轻,速度太缓,浪费时间且墨浮;用力过重,速度过急,则墨粗而生沬,色亦无光。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指按推用力」,轻重有节,切莫太急。

        浓度适中:

        这里要先澄清一下,即使是董其昌的淡笔,也是用浓墨写的,差别是在蘸墨的多寡,而不是墨的浓淡。如果墨汁含水过多,笔一下到纸上便迅速扩散,形成一团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墨团,怎么有笔画可言?但也别矫枉过正了,拿浓到像半凝果冻的墨来写字也是很可怕的。还需记得用洁白纸,以浓墨为佳,若用有色纸,则可以稍淡。

        随磨随用:

        用墨必需新磨,因墨汁若放置一日以上,胶与煤逐渐脱离,墨光既乏光彩,又不能持久,故以宿墨作书,极易褪色。而市面上所售的现成墨汁,有些胶重滞笔,有些则浓度太低,落纸极易化开,防腐剂又多,易损笔锋,不宜采用。

        储放匣内:

        研墨完毕,即将墨取出,不可置放砚池,否则胶易黏着砚池,乾后不易取下,且可防潮湿变软,两败俱伤。也不可以曝放阳光下,以免乾燥。所以最好还是放在匣内,即可防湿,又避免阳光直射,不染尘,是最好方法。

      

2022-05-24 09:15

标签: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 上一篇
笔挂
下一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