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新闻动态 - 正文

开拓者的足音—书法教育家蔡民基研究探索创建一体化书法教育体系纪实

分类:新闻动态 时间:2025-05-23阅读数:8
热烈祝贺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线下研修顺利结束

开拓者的足音

——书法教育家蔡民基研究探索创建一体化书法教育体系纪实

采编:何永忠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产业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会长)

在中国书法教育守正创新的道路上,有一位始终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的开拓者——蔡民基先生。

这位从军四十余载的大校军官,在解下戎装后毅然投身创新书法教育事业,以特有的战略思维和创新精神,坚持十多年如一日,研究探索开拓性地构建了“一体化书法教育”新体系,为中国书法教育注入了新活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蔡民基先生出生于齐鲁“蔡氏中医”世家,自幼浸润于中医文化、书法文化和孔孟文化之中。由于受这种“三重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加之他曾深造于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军事战略专业,又曾系统研究过新军事理论,并有多部著作出版,这为他日后研究探索“一体化书法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

蔡民基

2009年,已经加入中国书协、后担任北京书协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协常务理事的蔡民基先生,是当地“军民共建”的主要领导者之一,牵头负责组织“军地两用书法人才”培训,从中他看到官兵白天辛苦工作,利用晚上时间学书法,便联想到社会上广大的书法爱好者,并敏锐的意识到:社会书法教育迫切需要与时俱进的高效学习方法和推广体系,如何让来自于“农耕”“农业”时代的中国书法教育顺应时代要求,让更多的书法爱好者和书家享受到高效学习的普惠,这篇“大文章”很值得做!从此,“书法一体化”、“一体化书法”的概念和课题,在他的脑海中抹之不去。

一年后,他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被国家两个部门聘用要职近两年,但他不忘初心,2022年下半年毅然辞职,在居住的原总后勤部机关院内建立起自己的书法工作室,一头扎进了对“一体化书法教育”的研究探索之中。

十多年来,他始终秉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念,潜心对书法历史、书法教育、书法系统推广和五体榜书艺术进行“一体化”研究,并提出一系列新概念、新理念、新创意,带领团队开展了大量实验性教学等实践活动,并取丰硕成果。

一、探索创建“一体化”书法历史构架新体系

蔡民基先生认为,研究创新书法教育,必须历史以来的问题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前提是准确把握书法的历史定位。于是,他将《世界艺术史》与《中国文字史》相对照,认定中国的古文字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且起源要大大的早于其它“三大古文字”,而且源于“意符文字”的甲骨文体系化文字,是世界上至今唯一传承下来的最古老的文字。

之后,他透过《中国历史》看《中国书法历史》,从中看到“部落”“邦国”向真正的国家机制转型,是甲骨文体系文字形成的根本动力。之后,他收集了我国几乎所有权威和《中国书法史》教科书进行研究,从中发现,著者们为研究总结中国书法历史做出巨大贡献,但从中也看到这些书法历史的记述,多以艺术发展脉络为主,并意识到从商代的“贞人”至魏晋时期的王羲之等历代名家,其本意和作用主要是为了完善更实用的文字系统,同时从审美角度尽力把每个汉字完善的更加美观,而中国书法艺术只是在这种“完善字体”过程中的艺术表现形式。

上古先人艺术初步觉醒于春秋战国时期,正如郭沫若所说:“东周以后,书史之性质变为文饰,如钟缚之铭多韵语,以规整之款式镂刻于器表,其字亦多作波砾而有意求工……中国以文字为艺术品之习尚当自此始。”而古人真正的艺术觉醒,则始于张芝时期的“翰墨之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示意图

经过研究,他设计出中国书法历史的“一体化”构架系统,即以字体为“主杆系统”,以艺术、学术、教育、用具、市场、外交等为“衍生系统”(简称“1+x”系统),从而打破了“书法史”多是“书法艺术史”的局限,为人们拓展对中国书法历史的认知,提供了新的“坐标”。

中国书法史体系示意图

二、探索创建“一体化”书法教育模式新体系

针对初学书法基础薄弱者的实际,他以王羲之学书法“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成,天性灵者百日即知其本”的著名论断为依据,大胆运用“生产力”原理,创建了“高效奠基”的“两径双成”(引入途径、探究捷径,用功求成、运智求成;或以勤为径、以捷为径,理论学成、实践见成)模式,通过工程奠基、艺术彰显,一体多通、共用主体,使学书法从“松散型→集约型→智能型”。通过举办由各种对象参加的“两径双成”书法培训班,充分证明可显著提高打基础的效率。其中,学员们运用他创建的“八步递进学习法”,可避免走弯路;运用他编著的“两径双成”工程化大型《系列教材》(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进行实训,能快速提高“理性思维、正确结体、独立默写、全面书写、创作展示、鉴别欣赏”等综合能力,在临摹创作上可收到“日见其形、月见其成、季见其果、年见其功”、的效果。

“两径双成”大型书法教材

“两径双成”教材外形包装(正面)

两径双成”教材外形包装(反面)

针对学过一两种书体、需要拓展者的实际,他运用军事战略原理,把整个书法视为“战略战术”,把每种书体视为“点役战法”,创建了“高效拓展”的“五三一”(五种书体、小字中字大字三种字型、一体化)模式,使学书法法从“攀登型→扁平型”,显著提高了拓展学书法的效率。疫情期间,教学团队连续举办了四期高研班,对这一模式进行教学实验,收到显著效果。

书法高研班现场
书法高研班现场
高研班上导师正在点评学员的作业

针对学书法多年、陷入“瓶颈”者的实际,他运用树木生长(人才成长)原理,创建了“高效提升”的“溯古通今”(即理实合一“双溯古”、“双通今”)模式,使学书法从“截枝育枝型→植树育树型”,可实现书法理论和书法艺术“双突破、双提升”、持续“内涵式”发展。

字体树示意图

书体树

在胡振民书记和苏士澍主席的总指导下,在连辑院长文化审美、包俊宜主席书法艺术、骆芃芃院长篆刻艺术领衔下,在十多位名家导师积极参与下,从2024年春节前夕开学到2025年5月份,成功举办了首期“溯古通今书法(工程)特训高研班”,50多名(90%以上)没有学过早期古典书法的学员通过系统研修学习,不仅实现了书法“扎根落地”、“补上学段”(汉代末之前1400年的书法),拓展书体艺术、丰富作品内涵,而且了解了文字的“源流变”,初步做到了对书法“知其所以然”,形成“古今融合(上古书法与“今草”之后书法)、互鉴开新”和理论实践“双优势”,收到“蓄力待发”与“跨越发展”双重效应。

古典书法分期示意图
上学经历示意图,没学早期古典书法犹如没上中小学

进一步完善了溯古通今”教学方法体系,形成古今书法艺术和教育的“联动机制”,对其它传统文化的教育推广等具有一定的导向和启示意义。

苏士澍主席为双创翰墨教育题名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为中国书法一体化教学题名

通过对以上“三个转型”模式的探索创建和逐一进行教学实验,充分证明了“一体化”教育模式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所创建的“线上线下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新体系,适应了培育具有新优势复合型书法人才的时代要求。

2025年3月,中国秦文研究会“伯乐识良马”,依托“溯古通今书法教学团队”,正式成立了“中国秦文研究会溯古通今书法工程专业委员会”。

中国秦文研究会溯古通今书法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

在2025年5月31日的“溯古通今书法工程启动仪式”上,将向各行业有代表、有影响力的单位规模捐赠甲骨文作品,张挂于公众场所,引导大众牢记中华“文化之根、文脉之源”,自觉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稳定大局,这在我国文字、文化、书法历史上尚属首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华民族大团结

对蔡民基先生领衔创建的书法教育新模式,许多领导、专家和社会有识之士给予高度评价。其中,中宣部原副部长胡振民,中国书协原副主席、顾问李铎,中国书协名誉主席苏士澍、现任主席孙晓云,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连辑等一百多位高层领导和名家名师为其和团队题名或题词勉励。

著名书法大家李铎为“两径双成”教育题词并与蔡民基合影

李铎在为“两径双成”教育题词、为教材题名时对蔡民基说:“你做了我们这代人想做而没有做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先别时,他老人家叩手说“民基,两径双成,我赞成!”

著名书法大家欧阳中石教授鼓励蔡民基探索创新社会书法教育

欧阳中石教授听了蔡民基先生的汇报后说:“你研究创新书法教育是对的,搞书法教育必须讲究效率,讲效率才有活力,人们才更容易接受教育,我支持你!”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为“两径双成”教育题词

三、探索创建“一体化”社会书法教育推广新体系

作为“国家开放大学书法学院”创始人,蔡民基先生带领学院教学团队,针对社会书法教育的特点和实际,创意策划了中国书法“助农振兴、助师执教、助老圆梦、助残创业、助学成才、助兵强能、高端育才、名师扶星、翰墨社区”等九个系列工程,并带领教学团队先后组织了七个工程的教学实验和推广,使很多人实现了从“书法爱好者→书家→名家”、从“书法爱好者→教师→名师”的转变。

书法学院组织创建我国 第一个书法教育村
书法学院组织创建我国第二个书法教育村
书法学院组织“名师扶星”书法特训营
书法学院连续组织举办五期“书苑点睛高研班”,培育高端书法人才

其中,所组织创建的“书法教育村”工程、书法助残创业工程、名师扶星(亚铃模式)工程等,被誉为新时代社会书法教育的“开先河”之举。

连续举办书法助残创业培训班三期、高研班一期进行教学试验

四、探索创建“一体化”榜书艺术创作新体系

榜书艺术在书法艺术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作用,社会需求大,创作难度高、求学书者多。擅长基于小字、中字、大字的五体榜书艺术的蔡民基先生,把培育榜书艺术人才视为自任。为此,他探索创建了“五因(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因文)而作”的艺术创作体系,力倡榜书文字内容与艺术形式相统一,积极适应社会书法多样化需求,力避“不分书写内容,艺术表现雷同”等问题,并针对所谓榜书乱象,引导学员明辨是非、提高审美能力,坚持守正创新,积极维护中国传统榜书艺术的尊严。。通过多年教学,其榜书一体化教学理念和方法体系,对许多学员产生深刻影响。

历期书法高研班集体合影

多年来,他坚持理论研究、书法教学和艺术创作相统一,其作品曾参加或应邀参加中国书协等主办的国内外书法展150多次、获奖和殊荣50多次,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等全国30多个重要场所和文博单位,以及30多个国家的政要和贵宾收藏,还应邀为国内近百个书画院、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和公共文化场所题名或题词,广受欢迎和好评。

在采访蔡民基先生的过程中,也引发我更多的思考。蔡民基先生所研究探索的“一体化书法教育”新体系,是当代书法教育领域的重要创新成果,不仅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创新性、实效性、导向性等鲜明特点,而且具有很强的启示。特别是他将战略思维、科学方法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路径。从历史认知到教育模式,从艺术创作到社会推广,涵盖了书法艺术的多个维度,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在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非常需要“一体化”的系统性思维,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更需要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他的“一体化书法教育”新体系,不仅培养了大批书法人才,更探索出了传统书法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蹊径,可使后来更多人受益。

展望未来,随着“溯古通今书法工程”等项目的深入推进,我们坚信其“一体化书法教育”理念和创建的一系列的新体系,必将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这些新体系,不仅有利于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更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提供宝贵的经验。从这个意义上看,其十多年来的探索创新,已经超越了书法教育艺术本身,成为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典范之作。

蔡民基书法作品:

为青岛医君馆题
为中国文房四宝协会题的活动主题
为中央电视总台军事频道系列片题名

蔡民基简介: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协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协常务理事, “国家一级美术师”。曾历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公益书画院执行院长、国家开放大学书法学院院长(创始人)、中国社会艺术协会榜书艺术委员会党组书记等职。现任中国秦文研究会溯古通今书法工程专委会主任,中国人才研究会书画人才专委会副会长兼执行秘书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专委会理事、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规范汉字书写专委会理事,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榜书艺术委员会副会长兼“榜书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多所高校特聘教授;曾多次担任全国榜书大赛、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实践大赛、全国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等评委。

曾先后在解放军原济南军区和原总后勤部机关工作三十年,后担任某部正师职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大校军衔;曾两次读研,撰写出版多部“新军事”等著作,在各种媒体发表各类文章上百篇;系全军“四会”优秀政治教员,中国军事学会会员,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常务理事。

作者:何永忠,笔名任柯,文化学者、艺术评论人,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健康文化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产业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五千年动画文化工程促进会副秘书长。


2025-05-23 22:16

标签:
溯古通今书法作品展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中国秦文研究会溯古通今书法工程专委会成立暨工程启动仪式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下一篇 »
相关文章

溯古通今书法作品展

溯古通今书法作品展

最新视频课程

连辑主讲:中国书法审美及实践应用

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更多精彩
新翰丹公众号
  • 全面掌握书法资讯
  • 精彩活动,推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