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通知公告 - 正文

为什么要举办双创翰墨第五期高研班?

分类:通知公告 时间:2024-03-26阅读数:447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蔡民基

蔡民基简介:
    国家开放大学书法学院原院长
    中国社会艺术协会榜书艺术委员会原党组书记兼副会长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专委会理事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规范汉字书写专委会理事
    中国人才研究会书画人才专委会副会长兼执行秘书长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北京书法家协会第五届理事
    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
    国家一级美术师
    全国榜书大赛、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实践大赛、全国规范汉字书写大赛评委
    中华双创翰墨一体化教学领衔主讲导师


有的书友问:“近些年你们举办了多期‘一体化’书法高研班,这次为什么专门举办以‘早期古典书法’为主的特训高研班?” 

“不谋全局,难谋一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期高研班,是基于对我国文化大势、书法未来走向、人才队伍素质结构需求等,进行综合分析、深度考量后确定的,是在特殊背景下、按照特殊意图、举办的一期具有特殊意义的高研班。

请看下面两张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示意图


中国书法史体系示意图.jpg

中国书法历史体系示意图


上面两张图,是我研究中国书法“一体化”历史和“一体化”教学体系的两张示意图:

第一张:中国书法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子系统);

第二张:中国书法是以“字体”为主杆系统(),以艺术、学术(理论)、教育、工具、市场、外交等延伸系统,形成的一个大系统(简称“1+x”系统),这样梳理“一体化”书法历史,较之用“书法艺术史”代替书法史,能更全面、更系统的呈现中国书法发展的历史,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聚焦第二张图“字体系统”底部: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早期古文字(古典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也是中国书法的艺术之源。
  举办这期高研班,适应了“三个迫切需要”: 


   (一)彰显维护中华文明“统一性”的迫切需要。

根据1:中华文明“统一性”起始于文化“基因”和“血脉”源头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华文明具有“五个特性”(连续性、创新性、包容性、统一性、和平性),几乎都与中国书法有关系。其中“统一性”,就是强调中华民族从文化源头上就是一个“大家族”,就是“铁板一块”。而甲骨文等早期古典文字(书法),就是中华文明文化“基因”“血脉”的源头,这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关系。


甲骨文


【相关连接】:文字是一个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基于“意符文字”而创造的甲骨文,在商代使用了200多年。甲骨文开启了中华民族文明史,整个汉字体系(书法体系)记载、串联、传承了中华文明,对于形成、凝聚中华民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据有关文献记载,黄帝史官仓颉“结绳造字”,就是按黄帝的旨意而造的。从文化角度看,无疑我们都是炎黄的子孙。

没有甲骨文,就没有汉字、汉族、汉文化乃至华夏民族、中华民族。

甲骨文是世界四大古文字唯一仍在传承的文字。人类古文字评鉴系统“生命力长度、影响力宽度、文化力厚度、传承力活度、稳定力定度、价值力值度”的标准衡量,甲骨文的“六度”是世界古文字史上绝无仅有的。

2006年7月,殷墟作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根据2:汉字(书法)和汉文化对维护中华文明“统一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我国历史上曾有“分分合合”现象,但以汉字(书法)为记实载体的“中华汉文化”,是各民族间唯一的“凝聚剂”和“润滑剂”;任何朝代、任何民族执政,如果没有汉字、汉文化都难以为继。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民族的“大统一”,就是基于以汉字、汉文化之“基因”“血脉”为前提所形成的“大统一”。


                                        


根据3:党和国家政府高度重视早期古典文化的保护、利用和传承。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古文字博物馆时说:“殷墟我向往已久”,“我这次来是想更深入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他在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中说:“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根铸魂。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在安阳市殷墟博物馆考察


根据4:学好早期古典书法,就是维护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具体行动。

1.文化源头之“正”是根本之正,守住这一“正”,有利于把守正与创新真正统一起来,否则,创新就有可能成为断线的“风筝”。

2.中华文明“统一性”靠真正的炎黄子孙来彰显维护,学习了解、弘扬传承早期古典书法艺术,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应尽之责。比如:让有注释清晰、有新风貌的甲骨文等高古书法作品进入全国公共场所,就是最形象的“爱中华、爱中国”教育。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内忧外患明显增多,过去国家安全中的“蚁穴”,现在可能潜在着随时“裂变”的巨大风险,对维护中华文明“统一性”提出更高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传承弘扬早期古典书法和文化,对于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坚定“国土不能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二)探索书法资源整合、助力书法艺术提升的迫切需要

根据1:当代书法艺术进入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同时面临制约艺术水平提升的“瓶颈”。


中国书法人才结构示意图


据综合调查,全国从事书法艺术和教育的几乎100%的写实用书体(楷、行、草、新隶),只有不足0.5%的人深耕古文字书体艺术,大约不足3—4%的学习和书写少量的古文字书体。而每种实用书体的经典名帖十分有限,数以百万、千万计甚至以上亿人都在临摹有限的经典名帖再进行创作,作品出现“实用书体特征”的“雷同”现象是必然的;许多写实用书体的艺术家,经过多年努力,写得很好,但内涵变化不大。“内涵不足形式补”,书法界某些“乱象”与之有关。
      根本原因:有限的实用书体创作资源(材料)雷同,缺乏新资源补充。


根据2:“实用书体”艺术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存在彰显中华文明“深厚文化底蕴不足”的问题。

主要原因:上古社会的先人创造汉字,唯一的动因是求“实用”记事,在整个创造、完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从东汉末期“隶变”后,总体上是一个伴随审美“求更实用”的过程,形式由老变新、元素由繁变简,书写由慢变快。在这个与时俱进的过程中,大量早期古典艺术元素被淘汰掉了。后来清代因出土文物越来越多,曾出现过复兴早期古典书法艺术现象。但是,从民国直到今天,早期古典书法艺术离我们越来越远,其高古内涵越来越淡化。

特别是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从没有把早期古典书法作为珍贵的书法资源来看待和对待,其仅局限于极小的艺术和学术范围。面对彰显维护“中华文明特性”“古为今用”的时代要求,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早期古典书法的资源潜值和艺术价值。

早期古典书法中,特别是历代金文和简牍帛书中,艺术资源非常丰厚,尤其是“纯真、率真、质朴、创造性艺术性强”的历代简牍帛书(早期墨迹书法),数以万计,很值得关注。

这是唯一没有深耕的“沃土”,唯一没有深掘的“宝库”。


请看秦简和汉简:


根据3:上述“瓶颈”和“不足”问题,说到底是个“资源”问题。

解决书法资源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整合“古(早期古典书体)今(实用书体)”两种优质资源,形成“新质书法资源”,提升“新质书法力”。

坚持“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根本方向。

坚持“古今融合、古为今用”原则。

坚持“内涵式与外延式”相结合的路子。

如何让人们(包括外国人)从我们的书法作品中,既感受到时代风貌,又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

这是本期高研班交流探索的重要内容。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协第七届主席苏士澍题词


(三) 培育更多复合型具有长远发展潜力人才的迫切需要。、

根据1:个人发展需求。

在很容易使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大环境下,有许多书法艺术家、书法爱好者、书法教师想宁心静气从“源头”上学好书法,或想打破对书法认知的局限性,明明白白的学好书法;或想尽快打破书体书写和和创作能力的局限性,增强书法实力;或想打破教学讲解和示范上的局限性,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水平等等,有这样需求的在我国不为少数。

根据2:职业教育需求。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进程,社会书法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端培训,应着力培育高素质的复合型书法人才。

根据3:大众文化需求。

随着书法文化的普及,大众对书法艺术和书法教育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对书法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力培育复合型书法人才,既为个人长远发展创造条件,也有利于更好的为社会提供服务。


2024-03-26 14:23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中华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
下一篇 »

最新开班报名

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招生简章

最新视频课程

连辑主讲:中国书法审美及实践应用

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更多精彩
新翰丹公众号
  • 全面掌握书法资讯
  • 精彩活动,推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