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书法杂谈 - 正文

王献之思恋帖欣赏 一段千年前凄美的爱情故事

分类:书法杂谈 时间:2024-01-25阅读数:85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古往今来,不论东西,爱情的故事总是悲伤的多,情人节的底色也是伴随着凄美和无奈。也正因为如此而感人至深。中国的一副传世书法作品,记录了一位中国古人的所思和所感,让我们看王献之的《思恋帖》,了解这幅作品背后的一段千年前的凄美爱情故事。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新翰丹书法”!

      王献之《思恋帖》局部。5行,39字。行书。入刻《淳化阁帖》卷九

      释文 :思恋,无往不至。省告,对之悲塞!未知何日复得奉见。何以喻此心!惟愿尽珍 重理。迟此信反,复知动静。

      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我对你的思恋,无时无刻,我不断反省自己,却悲伤之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你再相见,我不知道用什么话能表达我此刻的感受,唯愿你能多保重自己,不论早晚,一定给我回信,让我知道你的情况”

      是什么让王献之如此悲伤,字字思恋?字字血泪?王献之又为什么和前妻分开又如此思恋?这要从王献之那个年代的皇室说起。

      东晋皇帝简文帝的女儿司马道福(新安愍公主),本以许配给东晋大将桓济。后来驸马桓济与其兄桓熙参与了欲杀害叔父桓冲的秘谋,此事败露,皇帝废除了桓济的驸马,把他流放到长沙。

      当时的皇帝是简文帝之子孝武帝,时年11 岁,在朝中重臣谢安等人的影响下,下旨决定将新安公主改嫁王献之。谢安与王羲之私交甚好,也有联姻关系,他把王献之拉进了皇宫,是给王献之提供一条直接进入皇权高层的通道。

      如此美意厚爱,却是给王献之埋下了一颗大悲大苦的种子。王献之本与妻郗道茂恩爱,年幼的孝武帝在谢安等导演下,在王献之已有妻子的情况下,仍挑选他为驸马。于是,王献之被迫与郗道茂离婚。

      皇威之下,王献之为了拒婚想尽办法甚至用了自残的方式(艾草烧腿,以至后来足疾病)拒绝公主,却依然无效。逼迫之下只能休妻。王献之因此成了驸马,官职为中书令。却因此精神抑郁,心怀愧疚,43岁便郁郁而终,前妻郗道茂也一生未再嫁。

      由此,我们就能理解,王献之给前妻那封信为什么饱含血泪和无奈了。他的每一笔每一画,都与心中情感交汇;他的每一个牵丝行笔,都是对以往经历的呼应。

      思恋,无往不至。写这几个字的时候,笔画精要,笔意比较理智,是平叙自己的情绪。

      省告,对之悲塞。情绪所致,笔速增快,草法产生,到“塞”字又回归理智,仿佛在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未知何日复得奉见。速度很快,流畅不拘,如同说出心中的期盼。

      何以喻此心?是一种无奈的自问,显示出一种对境遇的无力感。

      惟愿尽珍重理。迟此信反,复知动静。既有深厚真挚的期许,也有说不尽的思恋,“信”“反”“复”“知”“动”几个字笔画缠绕不定,直到“静”结束。

      《晋书》记载:“王子敬(王献之字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余事,唯忆与郗家离婚。”

      王献之对道茂一直心怀愧疚,在他奄奄一息之际,做法的道士问他平生有何憾事,他长叹道:“没什么别的事情,只是后悔与郗家离婚。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2024-01-25 08:13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5分钟快速了解中国书法发展简史 ..
下一篇 »

最新开班报名

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招生简章

最新视频课程

连辑主讲:中国书法审美及实践应用

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更多精彩
新翰丹公众号
  • 全面掌握书法资讯
  • 精彩活动,推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