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书法杂谈 - 正文

学习书法对人有什么作用 学习书法能够静下心来吗

分类:书法杂谈 时间:2024-01-26阅读数:83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提到学习书法作用,很多人都会提到“静心”,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习书法,也会说“我希望他能通过学习书法能够静下心来”。“静”这个词是不错的,但是很多人会对这个词有误解,以为静心就让一个人的状态“安顿下来”,不让情绪张牙舞爪,其实不然。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新翰丹书法”!

      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书法里的“静心”到底是什么意思。

      书法里说的“静心”,是一种注意力调整。是作书的前提和门槛

      我们说书法的学习,很关键的是“制心一处”,而这个其实不是结果要求,而是前提要求。如果一个人不能调整集中注意力,是写不下去的。

      所以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说:

      “夫欲学书之法,先干研墨,凝神静虑,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则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这里面,“干”是求取,追求的意思。“先干研墨”是一个辅助方法,借这个达到“凝神静虑”,这个似乎和我们很多人理解的“静心”是一致的。但是王羲之的表述里,可不是说因此就“什么都不想”,而恰恰是“要想很多”。

      “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则筋脉相连,意在笔前”这是“凝神静虑”之后的“意念活动”。所以,真正的“静心”是一种注意力调整的准备,先“集中精神”而后“发挥预想”,“静心”是一种意识锻炼,而不是“让心安定”这么简单。

      唐代李世民在《指意》里谈到书法的心态,说:“夫心合于气,气合于心;神,心之用也,心必静而已矣。”这里说的也是“求静”的必要性。是身心注意力(心,气,神)要调整到(静)的状态。

      可见,真正的“静心”其实是活跃的稳定性前提,而并非活跃的停止。

      书法里说的“静心”,是身心力量均衡状态的调整,是作书的结果标准

      书法里面讨论“静”还有一种范畴,是结果的表达。即所有的书写因素都均衡的状态,这是书法艺术给人身心带来愉悦的地方。即平衡感。

      这个平衡感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平衡,也是呼吸,神意,协调度的平衡,这种平衡感是各种身心调用方法的相互制衡,而不是“万般放下”的“精神不为”。

      宋代苏轼说:“ 作字要手熟则气神完实而有余韵,于静中自是一乐事”。

      这里说到的“手熟”是指技法、“气神完实”是艺术状态,“余韵”是创作带来的想象空间,这三个因素合在一起,称之为“静”,结果是“乐事”。

      书法是“抒发”的动态,而非“束法”的静止,“输法“的乱来

      很多人对书法的印象是刻板的,一丝不苟的。其实不然。书法是模拟人的身心状态,有些是人的身体的发力原理,有些是模拟人的精神意念活动,有些则体现了人的情感性格。总之是活泼的,精神的。

      东汉书家蔡邕在《笔论》中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

      这段话说的意思是,写书法先不要拘束自己的心情,相反要放开心胸,让自己的此刻心情放松挥洒。这个挥洒并不意味着乱来,而是放松自然的表达自己的不同情绪。“散”是不要让自己紧张。

      如果用“抒发”这个词来形容书法是很妙的,因为是谐音,而且也符合蔡邕所说的“书者,散也”。我们看到很多草书行书的作品,气势磅礴,潇洒出众,很明显和很多人印象中的“安定沉稳”的“静”是不同的。

      通过我们前面的表述,其实怀素的草书表达的也是“静”(平衡),一幅书法如果不平衡,就不成立,比如一些所谓的“丑书”。而草书行书这种字体,表达的不是绝对的平衡,而是相对的平衡,动态的平衡。虽然运笔疾迅,但是却依然在一个平衡体系里。这就是所谓“动中有静”。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2024-01-26 11:57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中国书协第六届理事、隶书委员会委员何昌贵..
下一篇 »

最新开班报名

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招生简章

最新视频课程

连辑主讲:中国书法审美及实践应用

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更多精彩
新翰丹公众号
  • 全面掌握书法资讯
  • 精彩活动,推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