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学员心声 - 正文

游艺中“见证”大书法 参加全国第二期榜书艺术暨师资技能高研班研修体会学员张良忠

分类:学员心声 时间:2021-06-26阅读数:109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编者按: 

为弘扬中国书法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榜书艺术师资技能人才,由榜书艺术委员会、榜书教育培训中心共同主办的“新书苑全国第二期榜书艺术暨师资技能高级研修班”,于2020年10月10日至15日在北京成功举办,是首次运用“五三一”(五种书体三种字型一体化)模式教学,开展“三化”(正规化、专业化、职能化)教育培训的开启班、探索班。

“五三一”模式的创意,来源于中国书法历史特别是书体嬗变发展历史、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和社会书法问题调查等,旨在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出一条提升社会书法培训整体效率效力的新路子。

这次特邀请刘洪彪、卢中南、刘文华、杨广馨、赵宏、倪进祥、南华东、高炳山等名家导师授课指导,榜书教育培训中心蔡民基和陈晓老师也参与了教学。期间,特请兜底儿云(北京)文化创意传媒有限公司总裁、兜底儿网艺术总监高润祥举办了《当前书画市场现状和未来走势》的专题讲座,共同举行了“兜底儿网签约书画家”签约仪式,37名师生有幸签约。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本期高研班举办的顺利成功。结业前后,学员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通过书面、微信等多种方式,谈了自己参加研修的切身感受。现将书家学员张良忠写的研修体会文章编发,与广大书友同仁分享。



游艺中“见证”大书法

参加全国第二期榜书艺术

暨师资技能高研班研修体会

书家学员   张良忠

书法是人类进化史上最具标志性的文化符号,而艺术是人类精神的最高追求,是思想和物质完美结合的终极体现。书法作为至高无上的一门艺术,作为承载人类文明的完美载体和表现形式,已融入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金秋十月,秋风飒飒,硕果累累,怀揣一颗对中华国粹-书法学习的梦想,我踏上了魅力京城—新书苑全国第二期榜书艺术暨师资技能高研班研修学习之旅。在中国榜书培训中心蔡民基和吴卓春常务副主任的精心组织下,现场聆听了刘洪彪、卢中南、刘文华、杨广馨、赵宏、倪进祥、蔡民基、高炳山、南华东、陈晓等大家导师的精彩理论授课,观摩了诸位导师的现场创作示范,亲眼目睹了导师的书写技巧,领教了各位导师的作业点评指导,真是让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感到无比激动和无上荣耀,收获满满。


平时沾沾自喜于对书法的一知半解,堪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有些飘飘然不知所以然。然经过六天各位大家导师声情并茂的精辟讲解,颇感自己所识只是冰山一角、九牛一毛,使我真正领略了书法之神秘韵味,如沐春风,犹如一束璀璨之光点燃我之书法艺术的灯芯,照亮了我之书法学习的道路,不至于胡乱莽撞,没有方向;亦使我真正在堪称中华国粹的书法艺术中遨游,真正体会“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深感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五三一”模式为书法学习插上理想的翅膀


这部分,请参考一下特别报道和张桃桃的理解改一下,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及其意义,变为你的理解即可。


运用“五三一”(五种书体小字中字大字一体化)模式教学,开展“三化”(正规化、专业化、职能化)教育培训,为书法学习“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蔡民基老师还指出,我们应该紧跟习近平主席主张“书法艺术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伟大理念,对基于五种书体小字中字大字一体化的榜书艺术和教法学法,作了初步的探索,创建了“五三一”教学模式,“不入帖难以为书,不创新难以为家”。书法教育和书法学习,如同战略与战术,战役与战法:“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当一种书体创作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如果没有足够的“营养”就难以再提高,而且直接影响到作品内涵的丰富底蕴。因此,因此,应在基于对五种书体总体了解把握的基础,逐体深入学习,提高综合实力,助力擅长书体,并逐步升级换代。


蔡民基老师论到中国书法,从古至今是一脉相承的,同生于一“根”、同遗传于一“基因”,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每种书体的小字中字大字本来就是一体的,犹如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特征,也如人之传宗接代,都是“有血缘关系的”,所以,临帖一定要从“古”字里来,不能信笔为体,独写“老年体”,抑或“自由体”。


二、“冲刺”国展技艺要更上一层楼


国展创作层次有别,备战国展更需“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需准备、创作、检查、应试四个阶段方可,到那时,“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记忆犹新、现在想来依然使我满腔热血的军人书法家倪进祥老师,授课独到新颖,幽默风趣,犹对国展侃侃而谈,誓将自己平生所学一股脑全部倾倒出来,让所有学员都因他而受益,真乃英雄气概、德艺双馨、大师风范也。其书风更具高古,用笔空灵,注重原创性,力求诗书并进,谈及如何快速突破国展,以及创作国展作品的方法步骤,娓娓道来,犹如“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此乃桃花山水之间也。对书法审美,他是语重心长,道出了人生与书法似曾相识的三大境界:以儒家为宗,入世境界;以道家为宗,出世境界;以禅宗为宗,遁世境界,真乃书法学习三境界!


倪进祥老师谈到书法创新时,与刘洪彪老师的创新思路不谋而合,一是要深入传统,渐进式化古为新;二是要碑帖结合,取长补短;三是要鉴古开今,融会贯通,以至一法通百法通。从历届国展三十多年的作品来看,国展主导书风具有四个典型时代:刘艺时代,刘正成时代,张旭光时代,刘洪彪时代。而刘洪彪时代主张国展作品尤其注重形式感,文质兼美,特别强调六法:笔法、字法、章法、墨法、包装法、文法。


“国展作品创作形式多样,以增加观赏者的视觉冲击力,更要以赏心悦目的感觉呈现给当代人,又不乏规矩,“不逾矩”。大体有十种模式:竖幅纵向分段式、竖幅横向分段式、竖幅纵横分块式、竖式扇面组合式、竖幅整块传统式、竖幅画线打格式、对联双款式、对联4条长款式、对联龙门对式。”倪进祥老师如是说。


三、大草艺术基于囊括万殊裁一相


“囊括万殊,裁成一相”。大草艺术已经跨越历史长河,在刘洪彪老师的挥洒自如中融汇贯通,一法通百法通,如滔滔江河汇聚成海。


书法作为视觉审美之艺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她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又可使人抒发情感,是一个人心灵的窗口,而草书恰恰能表达一个书家的情怀,释放激情,又能使人性情奔放、思想大开。谈及草书,刘洪彪老师强调临帖之重要,一定要像,并且一定要临写古人碑帖,不能临习今人。临贴时,只有做到了“形似”,才能进一步求得“神似”,以至形神兼备。“察之者尚精,拟之者尚似”。


“写草书如没有正书的基础,根本写不了。因此,所有写好草书的人都会在正书上下大功夫。”“最初我亦是从楷书写起,多年来,临写过《多宝塔》、《九成宫》、《张猛龙碑》、《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以及《石门颂》等等。自从2016年成立草书专业委员会以来,我就专攻草书,凡属于草书的碑帖我都下大功夫边读边临,打下坚实的真功夫。引用文徵明的话,真书血脉相通,放之便是行草;行草动必有法,整之便是正楷,能书者要是一以贯之。然真书与草书的差别究竟在何处呢?孙过庭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刘洪彪老师如是说。


“写草书草法必须准确,韩道亨的《草诀歌》就是一本非常优秀的草书范本,王羲之的《十七帖》亦是诸多今草中的小草范本。绝对不能信手拈来,要有出处,文人的气息要通过手中纸笔充分的表达出来。大草艺术,气盛而神足,酣畅淋漓,人笔合一,字与字之间的拱揖向背、行与行之间的顾盼呼应应该随书家的情绪变化而变化。”唐朝韩愈有云:“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大草亦是体势连绵不绝,笔画多省简,隔行亦不断气势,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奔流而去,尤以张旭、怀素、黄庭坚为代表。当然大草的狂纵是在正楷重视法度基础之上的无限升华,正所谓“囊括万殊,裁成一相”。


草书创作时,格局、胸怀、气象一定要大,“高处不胜寒”;要讲究古代辩证法,要多学习哲学,善于在作品中制造矛盾,大小、虚实、倚侧、错落、肥瘦,以及气势、节奏、疏密,字与字之间相辅相成,互相顾盼,以达到解决矛盾;章法要变而贯,既要有变化,又要气连贯,正如怀素《自叙帖》中所述:“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能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生。”在学书道路上要秉承以下方法,一是选好书体;二是在所选书体上主攻两三年,同时增加涉猎面,提高自己的眼界,了解中国书法史,“书法以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故此,眼界一定要高,才能有巨大进步。创作时尤其要注重理性控制、感性书写,宁丑拙勿巧媚,平正至险绝复归于平正,均衡简约、法度严谨、结构对称,自由自在、我写我心、书人一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真是如沐春风,犹如一艘小船在茫茫的大海上寻到了明亮的指示灯,瞬间心潮澎湃,心胸豁然开朗起来。


四、随书艺点睛步入书法艺术神圣殿堂


放眼四海而皆准,胸怀广阔从万象。诸多大家导师信手拈来,笔走龙蛇,气韵舒心,真乃“挥毫独运神来笔,泼墨常求造化功”,犹如书艺点睛,把我带入书法之神圣殿堂。


游走于篆、隶、楷、行,赵宏教授、卢中南理事、杨广馨老师皆强调大字要紧密结实,小字要宽绰大气。对毛笔要有充分的认识,笔尖是毛笔的核心,主锋是笔锋之根本。随时随地要把笔锋“藏”起来。要专注于对控笔的能力,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中锋取劲,先求其骨力,骨力既得,形势自生。运笔要寓疾于涩,“古人用笔,不外‘疾’、‘涩’二字,‘涩’非迟也,‘疾’非速也”;运笔要使笔与宣纸之间产生最大摩擦力,摩擦力越大,抗争力越大,笔力越有劲,即所谓“锥画沙、屋漏痕、印印泥”,摩擦系数大小不同就会产生“提按变化”,才会产生轻重,字才有变化,就会有韵味。写作品时,要藏锋以解决法度,稳健收笔以解决行笔功力,弹力出锋以解决出彩;藏锋占七成,露锋占三成,“唯笔软而奇怪生焉”。


谈到篆、隶、楷书静态中的结体,导师一致认为,字之结体、章法就是辩证关系,哲学理念。具体体现在:一是主笔与次笔,主笔犹如山水画中的主峰,应互为映衬,相映成趣;二是欹与正,欹正互生,因势利导或正或欹,才能有变化,体现节奏感;三是虚与实,虚实相生,要懂得以实为主的地方,虚处则特别可贵,比如,墨迹饱满甚至于出现涨墨处,飞白的处理就会特别生动,才富有立体感,像一幅山水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正如刘文华老师所说,书法不是技法,而是一本书,所有技法都是文化的沉淀;人类是靠基因遗传,书法亦如此,也是来源于遗传基因,是根植于传统,没有基因遗传的书法皆是变异,是自由体;在古人面前,我们永远是学生,在书法领域,永远无法超越古人。书法是神圣的,高雅且能育人,一定要严肃、严格、严密、严谨,书如其人。书法属于文化,属于科学,书法给予生命,你就必须给予书法以生命,将全部的身心注入到你为之神魂颠倒的艺术之中。一名为艺术而生的人,就要真正为社会做点事,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书法育人者,为后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有厚度的事,有高度的事,更有情怀的事。聆听至此,深感自己之渺小,犹如沙漠中一粒不起眼的小沙粒,遥望夜空中熠熠生辉的繁星,只能接受余光和热,微不足道。


短暂的书法学习,痴心神往乐于期间,声情并茂言其心声书其心画,动情于师之教授,感怀于师之传承,感恩于师之教育,正其笔、正其心、正其行、正其身、正其书。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使我真正领悟到“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通过高研班六天紧张有序的书法研修学习,收获颇丰,需要自己细细品味,慢慢消化;同时,也结识好多来自五湖四海的书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真乃双丰收!作为一名书法人,即使不去参加国展,成为书协会员,也要使自己在书法“道”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达至一定境界;如果要到达成功的彼岸,亦必须内外兼修,达到字内功夫和字外功夫的有机统一;艺术追求和人生理想的高度统一;书品和人品的完美统一。



2021-06-26 10:49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从“深山”走向“书山”—参加双创翰墨第五..
下一篇 »

最新开班报名

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招生简章

最新视频课程

连辑主讲:中国书法审美及实践应用

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更多精彩
新翰丹公众号
  • 全面掌握书法资讯
  • 精彩活动,推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