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书法杂谈 - 正文

浅议书法艺术审美中的 到位与味道

分类:书法杂谈 时间:2024-03-15阅读数:67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范畴之一。经过3000多年的发展,在众多学者的精心研究下,它已处于非常成熟的状态。书法创作必须循序渐进,创作者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在掌握基本技能和要求的前提下,整合个人思想和情感,在遵守“法则”的前提之下,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境。本文分两个阶段讲述书法的形成过程,即创作者的“到位”和“独特品味”,并探讨这两个阶段是如何实现的。

      鉴于书法实用功能的弱化,张旭光认为,书法是我国最光荣的艺术,这也是其他民族和国家不能比拟的地方。人们对书法的热爱源于书法先祖的审美传承。中文应该写好汉字。书法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生活方式。所以,在当代书法创作中,作品不仅要到位,还要有品位,这已经是书法界的共识。张旭光先生早在2005年就提过书法名家的“到位”和“品味”。的确,书法的技法,主要是指对传统和古典作品的理解和传承,能够保证作品的内涵和风格,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品味说话。这种品味是建立在对传统的特殊理解之上的,是另一种对他人情感的解放。它首先表现在作者的情感、审美理想和美感上,而且是独特的,本文就此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1 到位

      “到位”的概念比较流行,也就是我们平时俗话说得“功夫到家”。不过,这里要注意的是,功夫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时间概念,长时间的练习并不意味着功夫深厚。说“我写了几十年,功夫也做了很多”是不科学的。真正的功夫应该是“有效积累”,是时间、方法、道路、感知的综合作用。

      1.1 提笔有线条

      由于其独特的书写特点,线是汉字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不同的线条书法可以灵活活泼。汉字形成之初的象形文字是僵硬笨拙的线条。后来它们变得越来越灵活,并遵循结构美的组合。再后来,汉字的线条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书法线条独特的审美属性。中国书法在平面纸上创造了立体感。立体书法的融合体现了静谧、厚实,让人将作者丰富的情怀洗刷得一尘不染。有立体感也是一种骨髓之美,抽象提炼空间是作品创作的过程。对应着作者所要表达的不同意境和作品,以及作者的不同思想和理解,也是立体感的不同表现形式。与力量感和立体感相比,节奏感的原理相对简单。根据线的强度和粗细,观众可以从一个起点和整个人物的深度描写开始。立体感、力量感和节奏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线的所有特征。所以,书法将优美的线条在某种程度上结合起来,使汉字具有优美的结构,汉字的主要特征是方形,这也是中国书法艺术形成的重要条件。汉字在规范范围内也是灵活的,具有长短、圆、经济、密、薄而硬、灵活等特点。

      1.2 运笔讲章法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没有孤立的线条和结构,一切都是自然的。不同结构、不同艺术美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书法线性美的精神价值和情感价值。书法的结构美是指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的结构美问题。旧的象形文字虽不存在,但却是汉语符号发展和形成的必要阶段。它们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仍然具有造型的意义。扁平、对称、调适、连贯、飘逸等诸多方面的有机整合、交融和渗透,构成了汉字的结构美,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平正是书法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使人们感到稳定和舒适。书法在某种程度上是意识形态的反映,最终决定于现实生活。不同的时代带来了不同的审美观念和意识形态也对应着人类普遍的审美观念。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人的审美观念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在中国人看来,统一是美的重要体现,而不规范是混乱的,会严重影响公众情绪的美感。

      对称是书法的另一个重要元素。一般来说,在书写的线条之间,不同部分的组合所形成的舒适、干净甚至美丽,只有注意固定线条的密度,才能达到文字的对称性,但书法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没有固定线条的白色部分,以配合黑白,虚拟的和真实的要密封。篆书是书法艺术对称美的典型体现。它强调黑白变化和正确分布。

      2 味道

      “味道”从通俗上讲即是“品味”,那么什么是“品味”呢?“品味”是时代,是现代人的“品味”。同时是“味”多有效。其难点在于通过一种审美体验和长期的技术训练,通过载体传达个人情感。这个载体是书法不同于其他载体的象征,它表现出勇气和气势,是与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是为了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表现旋律和节奏,也是时代审美的要求;表现放松和休闲,是适应当今快速生活的需要;表现力求回归朴素,但是也适应了城市居民的精神需求。这种“品味”是时代所需要的。

      2.1 中国书法的中华文化精神

      对人类来说,语言的诞生和使用并不亚于火的使用。从寺庙到江湖,人兽相见,告别野蛮,是文明的一次新飞跃,然而,五千年来,生命的更迭和鱼龙混杂,从人物的诞生发展到现代,中华文化精神和中国哲学创造了他们生活中的中国灵魂,使文字成为艺术。儒家文化应该用书法来树立美德和品质。它应该像人一样,有德有艺,有生活和工作的统一,有艺术的统一,有形式和内容的精神统一。人们认为,只有心正,笔才可能正,先落实知识,再落实文艺。道家文化崇尚自然。书法要淡雅、朴素、纯真、真挚。佛教文化要求书法融入“空”的意义,提倡“无心为妙”、“行而不拙”,“心手双畅”,这是一种超越与和谐的心理状态。从魏晋再到盛唐,书法界充斥着黄鹂唱绿,唐人的书法也让人目眩。事实上,每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的发展道路、进步速度和存在形式。其中的各种因素、不同的内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应当被看作是从内部辩证推进的不可或缺的力量,方法不仅应当被看作是能力,而且应当被看作是新思想、新方法、新工具。这可以用历史来描述,进而让人们看到这门艺术未来可能的走向,也可以从某一现象、某一作品、某一理论的得失入手,让人们对于书法可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2.2 中国书法艺术美学精神的本质

      在艺术的帮助下,人们看到了自己,认识到了对方,自由的精神是一切精神的实质,审美的愉悦是唯一不与功用的得失混为一谈的愉悦,所以它是自由的愉悦与自由的感觉。艺术不仅是对外在事物的模仿,更是艺术创作者精神和品格的激情。书法就是写我们自己,写我们的情感,写我们对文化的理解,进而在最后实现他们的情感。

      3 结语

      绘画、书法和诗歌不仅是简单的图像和文字,也是艺术作品。它们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是作者内心世界的表达,是一种艺术创作的追求。作品的精神是意境美的体现。宋代曾有人说黄庭坚:“景归神明”,表现意境美具有特殊的气质和精神。每一个字的线条和结构的巧妙结合,创造了作品和谐的意境之美。宋代书法注重笔墨的重要性,强调文字中有一支用笔,可以用页边,勾勒出不寻常的线条美,突出书法的活力魅力,善于用不同的线条表现自己的审美情趣,传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2024-03-15 18:34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5分钟快速了解中国书法发展简史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