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书法杂谈 - 正文

书法学习方法论 立象尽意

分类:书法杂谈 时间:2024-01-22阅读数:99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书法等艺术是古人的某个境界的自然流露,并不是他们对掌握技术的一种刻意展现。微观来说,艺术是一种感知能力的外化,技术只是外化工具。就如同,武术是古人技击格斗中的自然应对反应,那个“应对机制”才是关键,而“应对呈象”只是一种外化显现。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新翰丹书法”!

      书法也是同理。过去人的记录设备有限,只能把书写的“应对呈象”用记录下来,就产生方法,技术,流派,套路。而这些都是“自如感知”的衍生品,不是源头。如果古人有视频记录技术,就必然会呈现过程,那个过程中的东西才是要学习的东西。

      所以,书法的“书写过程”才是关键。我们现在面对字帖,本质上是学会如何还原过程,并在过程中获取营养。后人误解在于,本来应该通过结果反推过程,却变成了结果衍生结果。把书法的时间性记录忽视了,只记忆其空间的占据。

      同样,书法的审美也要注重这一点。如果说书法创作,是用空间记录时间,那么书法欣赏,则是反推这个过程,即用空间去品味时间。书法学习则是时空交错。

      总之,要去学“应对机制”,体会“自如”,而不是不断模仿重复“应对呈象”,你重复千遍也和“机制”“自如”没关系,只是机械式的熟练。学习艺术,学习哲学,科学,其实都是同理。

      古人也早就发现这种艺术学习容易进入的误区。所以《易经 系辞》里面孔子说: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 这里的“书”是动词,是写的意思,就是说,写永远无法真正完整表达说话的那个意思,因为说话是有语境的,而文字书写是屏蔽了文字。

      而即使是语言,也无法完整的表达那种不容言说的“意”。因为写和说都是一种结果表达,所以,圣人是“立象尽意”,即构建一个综合的立体的“象”,他表达的是过程,不是结论,而这个过程和那个意是相通的。这就是中国人的一种表达智慧。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象”文化,即用这种方式表达深邃的内涵。

      易,以卦来立象,

      书法以笔墨抒发立象,

      武艺以功法技击立象,

      箫艺以呼吸音律立象。

      同时,“象”更要采集天地自然之观察感受。目的,是为了尽意,得意。即晓规则,也明规律。而这种“象”就是一种方法论,“象”所衍生的具体结果的方式,是方法。我们看古代经典诸如《道德经》、《金刚经》里面的经文诸多譬喻,如老子说“上善若水”,佛教更是有“筏喻”和“指月之指”的表达。

      宋代书法家黄庭坚曾经说:幼安弟喜作草,携笔东西家动辄龙蛇满壁,草圣之声欲满江西。来求法于老夫,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如蚊纳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

      这是黄庭坚的一种艺术角度的诠释,无法是说不刻意追求方法,而是更好的把握了方法论,故而才能淋淋尽致的表达自己。如果人们看这句话,以为那就是乱写就打错特错了。真的东西是藏在里面的,你看到他外松,却不知他内紧。如同武术,你只能看到他的招式,却不懂他桩功的窍要。

      合格的艺术家,合格的老师,合格的思想家,其实并没有系统和方法,而是有固定有力的方法论。方法是因环境因人应机而产生的,后人把这些应机产生的方法总结,变成了套路,系统,流派。

      没有方法,只有方法论。方法论的传递,来自一个更加立体的模型,中国文化称之为“象”。

      故而学习,首先得改变思维,才可能有得传方法的可能。有些未知在你的思维内,有些未知你的思维外。你以你想的方式,肯定无法理解在你思维之外的东西。 ​​​​要证得方法论,就得有老师给以立一个“象”并引导你如何进入“意”去体证那个妙处。

      明白人和内行,不是看你的方法如何,而是看你后面的方法论是什么水平。外行连方法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方法衍生的技巧。故而,一副书法作品,一副艺术作品,作者是表达方法论,还是体现方法,还是展示技巧,就成了三个不同深度的层次。最好的展示,应该是贯通三者,而在最深处有表达侧重。

      董其昌:晋、宋人书,但以风流胜,不为无法,而妙处不在法。。。总之俗欲造极处,使精神不可磨没。所谓神品,以吾神所著故也。何独书道,凡事皆尔。董其昌这句话也点出了“方法论”的重要性,而是内在方法论所在之处。

      懂得方法论的真谛,而且能在实践中做到,就能做到“妙在能合,神在能离”,能合是因为明白内在规律的方法论,能离,是因为不受固定方法的束缚,可以在形态上有空间去创造。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2024-01-22 21:26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5分钟快速了解中国书法发展简史 ..
下一篇 »

最新开班报名

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招生简章

最新视频课程

连辑主讲:中国书法审美及实践应用

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更多精彩
新翰丹公众号
  • 全面掌握书法资讯
  • 精彩活动,推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