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书法杂谈 - 正文

兰亭序的真伪 郭沫若断言不是王羲之的笔迹

分类:书法杂谈 时间:2024-02-01阅读数:96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兰亭序》的真伪问题至今悬而未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郭沫若在中国引发一场关于《兰亭序》真伪大讨论。郭沫若断言《兰亭序》“既不是王羲之的原文,更不是王羲之的笔迹”。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我们知道,《兰亭序》真迹是经由智永之手流传下来的。智永本姓王,名法极,是隋朝时候的人,也是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是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之后,号永禅师。

      智永善书,书有家法。据唐人何延之《兰亭记》的记载,智永和侄子王孝宾(法号慧欣)一起出家。二人刚落发为僧时,都住在会稽嘉祥寺,据说就是当年王羲之的旧宅。后来移居到永欣寺。

      为什么叫永欣寺?是因为梁武帝萧衍看到智永、慧欣叔侄二人都落发为僧,就根据两人法号把他们住的寺庙赐名为永欣寺。智永继承王羲之的衣钵,精勤书法,常居永欣寺阁上临写《兰亭集序》,前后凡三十年。

      从智永传世的《千字文》来看,与《兰亭》同出一脉,甚至有人认为《兰亭序》就是智永伪造的,不管怎样,我们可以对比欣赏一番,对理解兰亭笔法很有启发。

      横

      《兰亭序》和《千字文》中的横笔兼有尖起和钝起二种写法,其中在字的主横划上采用尖笔起笔,渐行渐粗,至尾部加重收笔的横划尖起笔法非常普遍。

      捺

      《兰亭序》和《千字文》中的捺笔兼有尖收和钝收二种写法

      竖弯钩

      《兰亭序》、《千字文》中的竖弯钩兼有尖收和钝收二种写法,其中尖收写法为典型笔法,钝收写法为辅助笔法。

      交叉起笔

      《兰亭序》、《千字文》中的单字,在横、竖或撇.捺联接的部位,有直伸出头的趋势,形成交叉搭笔。

      向外收笔

      《兰亭序》和《千字文》中字的点、捺、 横等笔划,在收尾处时常将笔心暴露于纸端,形成向外收笔的“残尾”。

      蟹爪钩

      通常行书的竖钩只有一个转折,蟹爪钩却有二个转折,因形似蟹爪得名。蟹爪钩是《千字文》的典型笔法,随处可见、触目皆是。《兰亭序》中有所收敛,亦有二处典型蟹爪钩笔法复现。

      扫帚钩

      扫帚钩是在竖划的尾端直接向左下方扫出,以形似扫帚得名。扫帚钩用撇笔代替了钩笔,字迹因而显得沉雄厚重,富于变化,是《兰亭序》、《千字文》的书者在揩、行书竖钩笔法上的一大创造。

      顺势起笔的扭笔

      《兰亭序》和《千字文》中字的竖划或者撇划在起笔时,笔尖常常习惯性地有一个扭挫的动作,勉强称之为“扭笔”。

      反捺右下尖收

      反捺右下尖收的笔法在唐宋以前的书法作品中,除《兰亭序》、《千字文》外,全无踪迹。

      《千字文》是智永中期的作品,轻松自然,无雕饰之意,虽然笔法精炼、神情爽利。《兰亭序》通过智永得以流传,后殉葬于唐昭陵,被奉为“天下第一行书”,对我国书法艺术产生巨大影响,至今仍有精确复制品(神龙榻本)传世。

2024-02-01 13:34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5分钟快速了解中国书法发展简史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