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书法杂谈 - 正文

苏轼的波澜一生 不想成为诗人的诗人

分类:书法杂谈 时间:2024-01-21阅读数:88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唐韩愈曾说:不平则鸣。其意是生活中的矛盾与斗争,往往激起作家的创作激情,“不得己而后言”,是对社会现实的抗争和反响。这点在苏轼的被贬黄州时期的作品中尤为明显。此作为苏轼《南唐五首》之一,孙伯翔先生于绢上行书,融合北碑雄浑刚健风骨更兼帖牍温润灵活,刚柔并济。将苏轼于黄州谪居期间“不平则鸣“的心路展现在人们的眼见,实为难得之佳作。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新翰丹书法”!

      不想成为诗人的诗人

      苏轼,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人皆知他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但却忽视了苏轼其实也是一名失意的政治家。苏轼毕生追求的政治理想和诉求终其一生不得实现,同时也被他光芒万丈的艺术造诣所掩盖,有人称其为不想成为诗人的诗人,这无疑是上天给苏轼的黑色幽默。

      宋,元丰二年(1079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上任后,他给皇帝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原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的文人情怀在文中迸发,并表达了一些对政事的议论之言,这些话被新党利用,说他讽刺政府,欺君之罪,死有余辜。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野内外一片口诛笔伐。

      不久,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官吏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因御史台,因广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

      诗人的南堂

      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苏轼因此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受当地官员监视。虽然最后保住性命,但经此一役,苏轼已变得心灰意冷。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公务之余,他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苏轼在这时起的。

      翌年春夏之交,转运使蔡景繁来到黄州,眼见临皋亭年久失修,房顶到处漏雨,苏东坡难以安身,且闻每当朝廷命官巡视黄州,苏轼总得退房回避,尴尬至极,故嘱黄州官府为苏东坡单独建房,以解窘境。黄州官府在临皋亭南畔筑瓦房三间,因其地理位置高显,苏东坡将其取名为“南堂”,并作诗五首抒怀。

      南堂的挽歌

      《南堂五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此组诗围绕置身于南堂的种种感受而写,立意各自不同,五首分列开来,独立成篇,但又相互联接,组成一幅精美的山水人物画,表现了清静而壮美的自然环境,表达了悠闲自得的感情,创造出一种清幽绝俗的意境。

      其一

      江上西山半隐堤,此邦台馆一时西。

      南堂独有西南向,卧看千帆落浅溪。

      其二

      暮年眼力嗟犹在,多病颠毛却未华。

      故作明窗书小字,更开幽室养丹砂。

      其三

      他时雨夜困移床,坐厌愁声点客肠。

      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东坞小荷香。

      其四

      山家为割千房蜜,稚子新畦五亩蔬。

      更有南堂堪著客,不忧门外故人车。

      其五

      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

      客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

      千古风流在黄州

      黄州对苏东坡堪称命运转折的地方。四年多的谪居时光里诞生了苏轼艺术上的顶峰,其文学上的代表作“一词二赋”(大江东去词、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书法上的代表作《寒食帖》都作于黄州。所以当代文化学者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写道:“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新翰丹书法!

2024-01-21 19:58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5分钟快速了解中国书法发展简史 ..
下一篇 »

最新开班报名

双创翰墨第五期“溯古通今”书法特训高研班招生简章

最新视频课程

连辑主讲:中国书法审美及实践应用

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更多精彩
新翰丹公众号
  • 全面掌握书法资讯
  • 精彩活动,推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