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新翰丹_双创翰墨 - 清代 - 正文

梁巘

分类:清代 时间:2023-03-12阅读数:80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梁巘(1710年——1788年后),字闻山、文山,号松斋,又号断砚斋主人;祖居亳州十九里镇,后居住在亳州城裡夏候巷街(现夏候小学西跨院),殁后埋葬在十九里集南一里半杜庄村后。{曾祖父粱继宗;祖父梁尔祿,字天赐,国学生;父親粱接孟,字介贤,候选经历,敕赠文林郎(文职、正七品);兄粱峰,字屏山、号六松,性孝友,善文章、工书法。梁巘长子俊业,早卒;次子伟业,嘉庆六年(1801年)辛酉拔贡,官浙江於潜县知县。业师陈师古,字圣绪,乾隆九年(1744年)甲子科举人。门生有姚莲府、萧景云、王鲁庵、许春林等。}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敕授文林郎壬午科举人,由鹹安宫教习转任湖北巴东县知县;寿州(今安徽省寿县)循理书院院长(山长)。其在书法上的成就远大于政治,他与乾隆年间五位(张照、王澍、刘墉、王文治、梁同书)重要书家齐名,为清代著名书法家之一。

据文献记載:梁四岁能诵《毛诗》,十二岁读完经、史,善文章、工书,志向高洁;《亳州志》记载:梁巘弱冠时随兄峰就读於金陵“钟山书院”,业师陈师古;在就读时,他的座右铭是“生有知,死有闻。死而无闻,与草木何分!”。然而,命运多舛,他多次进京赶考都“名落孙山”。五十多岁了,再赴京考进士,又不第;遂寄寓京城以卖字为生,偶遇精于书法的成親王永堭(乾隆皇帝第十一子),赞其:“执笔好,入门正 ”。永堭回去将梁的情况告知父親,乾隆皇帝爱才,隨授其文林郎壬午科举人、同进士出身;在鹹安宫任教习,不久即放任湖北巴东县知县。巴东是个贫脊的山区小县,财力维艰,梁任知县九年,虽加二级、錄四次,因与业师陈师古一样:“性恬淡,不交势利”,为人耿介、不善逢迎巴结,终未能升迁。后便以母亲年迈,辞职回亳,无意仕途。他的为人是出了名的,汝阴(今安徽阜阳)的宁问礼说:“余弱冠时,伯兄勖之曾给我讲:‘吾於人倫,独见长洲胡东表、宛平孙雨髯、亳州梁闻山,願汝终身效之'”。辞职不久,山西平定州的张珮芳到寿州任知州,他親自到亳州延请梁巘出任寿州“循理书院” 院长。从梁任院长所写《八蜡庙碑记》的落款:“敕授文林郎壬午科举人 湖北宜昌府巴东县知县 加二级记錄四次 亳州 梁巘 书丹 乾隆四十年岁次余十月乙亥朔十二日丙戌建”来看,他当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去知县职,乾隆四十年前后去循理书院。

2023-03-12 09:34

标签: 梁巘
首期古典书法高端培训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新翰丹书法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没有了
« 上一篇
贺天均
下一篇 »